“识典古籍”是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发和运营的古籍智能检索、阅读和整理平台。为促进中华古籍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利用与传播,抖音集团于2022年3月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支持古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开发与利用。双方以“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为合作平台,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提供设计指导...
汉典古籍网,集古籍之汇编,其意在传承先贤智慧,展现文献全貌。其分四部:经、史、子、集。经部藏儒家经典,如《易经》、《尚书》;史部收历代史籍,如《史记》、《汉书》;子部汇诸子百家之论,如《老子》、《庄子》;集部录诗词文赋,如《楚辞》、《全唐诗》。以文化传承为志,便利学术研究,助益文化教育,亦为历史延续...
本所藏内阁大库档案原藏于清宫内阁大库,宣统元年(1909)因大库整修而被移出。清亡后几经转手,一度被卖入同懋增纸厂作还魂纸,最后在首任所长傅斯年先生的奔走下,于民国十八年(1929)自李盛铎手中购入。这批档案有四千多件明代(1368-1644)文书,三十多万件清代(1644-1911)档册,包括内阁收贮的制诏诰敕、题奏本章、朝贡国表...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首要任务,中心任务是通过每部古籍的身份证——“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和相关信息,建立古籍总台账,全面了解全国古籍的存藏情况。“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是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数据库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著者、版本、册数、馆藏单...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是一个线上开放电子图书馆,为中外学者提供中国历代传世文献,力图超越印刷媒体限制,通过电子科技探索新方式与古代文献进行沟通。收藏的文本已超过三万部著作,并有五十亿字之多,故为历代中文文献资料库最大者。 欢迎参阅先秦两汉、汉代之后或维基区资料库目录,或参考系统简介、常见问答集、使用说明...
古书网(gushu.net.cn)是由一群古籍爱好者共同维护运营的平台,主要有线装书制作、设计、手工制作工艺分享、古籍电子版&成品定制交易等。...
以AI知识图谱为核心引擎,通过高度时空化、关联化数据的方式构造及展现数字人文内容。...
中文古籍联合目录及循证平台是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平台的一个试验型项目,目前收录有1400余家机构的古籍馆藏目录,其中上海图书馆的古籍馆藏、加州柏克莱大学东亚图书馆的中文善本馆藏、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中文善本馆藏、澳门大学图书馆的中文古籍馆藏可在线访问部分扫描影像全文。除此之外,还融合了一些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
“中国经典水利史料数据库”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借助自身知识资源优势,围绕水利建设,将历史上经典的水利历史资料精心整理并数字化处理,提供信息检索、文献阅读、摘录标记、引用收藏等,内容呈现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影印资料、多媒体资料等,实现水利历史知识的资源共享,信息增值。...
史语所数位典藏数据库整合系统(IHP Digital Archives Online)含括本所历年所建置之数位典藏成果,内容包含考古资料、汉代简牍、金石拓片、善本图籍及印记、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内阁大库档案等12个数据库,近53万笔资料。...
澳门大学将其馆藏的大量珍贵文献全部线上开放,包括早期中国研究选辑十六至二十世纪(共计中外文献2020种)、开放取用图书(共计6890种),另有中文古籍影像系统、西方古籍影像系统、开放期刊三类。这些资料包括大量原始文献和研究论著,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933年在南京成立筹备处,草创期间罕有善本图书。1940至1941年抗战初期,在馆员与爱国志士的努力下,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广搜江南等地名家典藏,另外又在川渝等地书肆陆续获得善本,开始进行整理与编目。胜利还都后,复接收汪伪政府及泽存书库所搜图书,并归典藏,馆藏善本图书质量遂蔚为大观。迁台后又购得海内外名家...
书格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数字图书馆。致力于开放式分享、介绍、推荐有价值的古籍善本,并鼓励将文化艺术作品数字化归档。分享内容限定为公共版权领域的书籍(参照标准 伯尔尼公约);我们最大限度地还原书籍品貌、内容;借此计划让大家自由、免费地欣赏到那些难以现世的书籍。让大家能从中感受到人类文明进程。书格发布的书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