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名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所属分类:古籍数据库
相关标签:中华民国
官方网址:180.101.234.209:443/shac/res/layouts/login.jsp
站点介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国家档案局属下的国家级档案馆,集中保管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各个中央政权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档案,成立于1951年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原名南京史料整理处,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改隶国家档案局,并更名。
相似站点
“识典古籍”是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发和运营的古籍智能检索、阅读和整理平台。为促进中华古籍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利用与传播,抖音集团于2022年3月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支持古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开发与利用。双方以“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为合作平台,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提供设计指导...
汉典古籍网,集古籍之汇编,其意在传承先贤智慧,展现文献全貌。其分四部:经、史、子、集。经部藏儒家经典,如《易经》、《尚书》;史部收历代史籍,如《史记》、《汉书》;子部汇诸子百家之论,如《老子》、《庄子》;集部录诗词文赋,如《楚辞》、《全唐诗》。以文化传承为志,便利学术研究,助益文化教育,亦为历史延续...
本所藏内阁大库档案原藏于清宫内阁大库,宣统元年(1909)因大库整修而被移出。清亡后几经转手,一度被卖入同懋增纸厂作还魂纸,最后在首任所长傅斯年先生的奔走下,于民国十八年(1929)自李盛铎手中购入。这批档案有四千多件明代(1368-1644)文书,三十多万件清代(1644-1911)档册,包括内阁收贮的制诏诰敕、题奏本章、朝贡国表...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首要任务,中心任务是通过每部古籍的身份证——“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和相关信息,建立古籍总台账,全面了解全国古籍的存藏情况。“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是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数据库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著者、版本、册数、馆藏单...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是一个线上开放电子图书馆,为中外学者提供中国历代传世文献,力图超越印刷媒体限制,通过电子科技探索新方式与古代文献进行沟通。收藏的文本已超过三万部著作,并有五十亿字之多,故为历代中文文献资料库最大者。 欢迎参阅先秦两汉、汉代之后或维基区资料库目录,或参考系统简介、常见问答集、使用说明...
古书网(gushu.net.cn)是由一群古籍爱好者共同维护运营的平台,主要有线装书制作、设计、手工制作工艺分享、古籍电子版&成品定制交易等。...
上海图书馆近代图书知识库在上海图书馆丰富的近代图书馆藏基础上建设而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书目数据的细粒度加工与关联,平台在提供普通检索、高级检索、分类浏览等基础功能的同时,支持地图检索、版本聚类等特色功能,为广大读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深层的知识服务。...
中文古籍联合目录及循证平台是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平台的一个试验型项目,目前收录有1400余家机构的古籍馆藏目录,其中上海图书馆的古籍馆藏、加州柏克莱大学东亚图书馆的中文善本馆藏、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中文善本馆藏、澳门大学图书馆的中文古籍馆藏可在线访问部分扫描影像全文。除此之外,还融合了一些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